熟悉无线通信标准必要SEP专利的专业人士,一定听说过德国IPlytics这家数据分析公司。
从2019年开始,中国的从业者就在每隔半年的会看到由IPlytics公司发布的《谁是5G专利竞赛的领头羊?》,一份报告外加一个5G专利排行榜,就成为这家公司对外宣传的标配。
后来,随着5G许可计划逐步推进,各国对于5G专利竞赛的热情逐步升温,而IPlytics公司每半年一次的5G专利排行榜正好契合了这种需求,于是该公司的分析数据被欧盟引用,被美国专利商标局引用。
俨然已经成了5G专利实力的权威发布机构。
但实际上,行业内的一些企业对其数据真实性争议颇多。其中意见最大的就是爱立信公司,因为在IPlytics的排行榜中,爱立信的位置已经相当尴尬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很有可能是爱立信公司并未像排行榜中的其他公司与这家德国的IPlytics有合作。
IPlytics公司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并非是非盈利机构,与其有合作的就会在排名上有更好的体现,也成为这家德国公司被诟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地方。
在其官网中列出的合作对象,包括了中国的华为、中兴、三星和LG,而这几家公司的SEP排名,在其榜单中,确实位置都比较显眼,像华为一直就位列首位。三星和LG的排名都不低。
其他的像诺基亚虽然并未直接公布与IPlytics有合作,但是很显然与这家公司之间也绝非同爱立信那么绝对两立。
就是这样一家将整个5G行业的SEP专利实力搅得天翻地覆的数据公司,很多人印象中都认为其在评估标准必要专利SEP上非常专业。
然而在11月9日,美国LexisNexis宣布收购这家德国公司后,在其官方发布的内容上,对德国IPlytics这家公司的性质和核心人员专长做了一定非常清晰的定位:这是一个由经济学家、数学科学家和数据工程师组成的团队。
如果记得我们在另一篇讨论专利分析工具的文章中,将专利行业里有四种类型的人,如果对号入座的话,IPlytics团队的专长应该属于第四类人,研究经济和统计学的。
而对于标准必要专利SEP的鉴定和审查,往往都是第二类或是第三类的专家才能够有资格做的事情。
这也是为何欧盟一直希望由欧洲专利局来承担欧洲的SEP必要性审查工作的原因。
而且无论在美国、欧盟还是英国征求对SEP和FRAND框架的意见时,都有人对于必要性审查是否有必要,以及到底是由专利权人一方,还是实施人一方来承担其必要性审查的费用,争执不下。
主要原因就是对一件标准必要专利的必要性检查绝对不是立刻就好的,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有经验的专家才可以做的出来,而且费用也非常高。
根据欧委会JRC报告的试点实验显示,每个案件的平均花费是6.9小时,一项简单的评估可能需要花费每件专利300-500欧元,而中等评估则需要5千-1万欧元,甚至更高。
诺基亚为此算了一笔账,目前约有40,000项专利家族被披露为对5G标准必要专利,如果评估其必要性,总成本就会轻松超过4亿欧元。
言外之意,有关一项专利是不是真的是SEP专利,是需要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的。
但是德国IPlytics公司之所以能够发布SEP专利排行榜,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大量的技术或法律专家对相关的SEP都进行过评估。
而是因为其创始人Tim Pohlmann用了另一套统计学的算法,也就是他在读博士期间发布了一篇论文为基础,将对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库与标准进行映射的方法,以非常机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了上述本应该由人工来进行必要性审查的工作。
来源:Tim论文
在这种模式下,IPlytics公司只需要由一套数据库,然后根据映射的算法,就能大致“估算”出相应的SEP专利的必要性。这一点,肯定会与实际人工逐一评估会有误差。但是在行业内没有人能够去质疑其准确性的情况下,社会又需求这样一个排名的情况下,IPlytics的排名依然被广泛引用。但是像爱立信专家就一直在“手撕”IPlytics排名的方法,认为只要动动手指稍微调整下参数,排名顺序就会发生重大变化。本质就是在质疑这家公司所谓的排名实际上与现实还是有差异的。尤其是IPlytics公司在2019年后发布的排名,每一期的指标和角度都各不相同,按照常理来说,既然搞排名,固定标准和格式才是公正有公信力的,但是如果这样的话,IPlytics就无法满足众多客户的“特殊”要求,于是就不得不变换排名的指标和参数,设置不同角度的排名。但凭借着这一套专利排名的方法,如法炮制的已经在几乎所有可以做许可的项目上,像Wi Fi,视频编解码,甚至是前两天Sisvel刚刚推出的IoT物联网许可计划,IPlytics随后就发布了一份IoT的专利实力报告,配合许可人和专利池的意图很明显了。过度商业化,也导致了IPlytics公司可能会在随后6G的方向上要一改5G排名的方式,这一点其CEO在近期的一次研讨中已模糊的提到,所以未来6G的专利实力如何分配,肯定会与5G又会有所不同。而此时IPlytics能够成功卖身LexisNexis,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决定,因为吃够了5G专利排行红利的这家公司,未来的模式已经带来的很大的不确定性。至少在欧盟看来,由一家商业公司来决定SEP专利的实力问题,可能会有失公正。本来中国在有关SEP排名的发布上起步就晚,行业内一些专业的做法和国际通行和能够被认可的理解也不透彻,就容易走偏。像目前国内两家主要单位发布的有关5G SEP的排名,都存在硬伤,一家的模式与IPlytics相似,有自有数据库,但是方法的公允性和可核查性是不透明的,很难成为一个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模式;另外一家就更惨了,除了有一个结果之外,连使用的数据库是什么,通过什么方法做的,完全是黑箱,这在国际上已经都纷纷比拼各家的方法是否合理和可验证的潮流下,几乎是很难有公信力的。因此,如果中国企业拿着这样的结果去与国外权利人谈判,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只能说中国这些机构出的这些排行榜不是促进了纠纷的解决,反而是加重了谈判双方的摩擦。因此,有关SEP专利必要性审查这块,一定是专利权人和实施人长期斗争的焦点。但是如果像近期中国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联合要推动SEP必要性审查工作,就一定好么?首先,这项工作如果只着眼于短期利益,例如为了某一家企业谈判时,做SEP必要性检查,有类似机构可以增加一道工序,看似够了。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丧失的是长期的公信力。这也是为何,欧盟不会指定IPlytics这类公司去做SEP必要性审查,而是建议由欧洲专利局来承担,就是因为其公立性和权威性。
中国如果仅有一些社会团体和一些公司来承担,一是层级就不够,很难匹配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国际化程度,二是如果由一些商业公司参与其中,且这些公司本身就代表了某一立场群体的利益,像权利人或实施人,也就意味着这个组织一开始就已经不公立的,即使后面做的再多,其公信力也是受到影响的。
最终就变成,这项SEP必要性审查工作就成为实施人反向劫持的一个工具,导致这项工作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是大概率事件。有关SEP必要性的这件事,一定是以公平、公正为前提,无论对于权利人还是实施人,否则投入再多的资金去做,意义也不大。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方法透明,可追踪、可重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做成一个被国际社会认可的模式。
目前来看,欧洲专利局是最有可能接近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耗费巨大,或许也是目前停滞不前的原因。实际上,中国才是最有实力能完成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方法要对才行。